助力脱贫攻坚 两会建言深化长效扶贫机制

来源: 2020-05-23 09:49:31  
助力脱贫攻坚 两会建言深化长效扶贫机制

本报记者/杨崇/郑利鹏/北京报道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所以“脱贫攻坚”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持续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部分代表、委员提出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而保险业作为助力扶贫的重要金融力量,一方面深度参与,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深化长效扶贫机制。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其中保险扶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涉及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大病保险、“保险+期货”新型险种等多个方面。同时,2020年,银保监会金融扶贫目标明确为重点发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产业扶贫和农户内生动力,培育产业发展项目;聚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防止因病因灾致贫和返贫。

据了解,保险公司扶贫模式已由“输血”转为“造血”,实现持续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关注长效扶贫

脱贫之后,防止返贫才是重中之重。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28.000, -0.82, -2.85%)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提出《关于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的建议》。

据悉,该议案提出背景一方面在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1号文)中,明确指出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要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同时,2020年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周燕芳认为保险机制有利于防贫减贫长效机制的建立;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体现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其表示,自2017年以来,已有部分地区率先进行了以保险为抓手,建立临贫易贫人口动态监测与救助机制的有益探索,与未采取措施地区相比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前瞻性探索与实践为全国层面相关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必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在国家制度层面予以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进行了防贫保险实践。

在周燕芳看来,防贫保险机制应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聚焦因病、因学、因灾三大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防贫办法,建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

对此,周燕芳建议,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完善针对贫困边缘人口的扶贫制度顶层设计。结合当前扶贫防贫工作重点,总结各地先行先试经验,进一步完善针对贫困边缘人口的扶贫制度顶层设计、明确鼓励引入保险等社会力量参与长效防贫工作。

二是形成防贫保险工作推进共识,明确各部门职责。一方面理清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关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专业机构做专业防贫;另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扶贫、财政、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联动,保险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规范防贫保险市场,使防贫保险可持续发展。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防贫保险项目,是保险业服务国计民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开办防贫保险业务时,各地政府要加强监管,杜绝出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扰乱市场的行为,引导各方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输血”转“造血”

事实上,保险业在助力脱贫中,已逐步实践、完善长效机制。

保险产品方面,多家保险公司已推出防贫保险。例如,中国人寿(26.310, -0.74, -2.74%)已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两保一孤”“扶贫保”“美好生活”等扶贫系列产品合计30余款,累计开发70余款农险扶贫专属产品。大病保险已在31个省(市、自治区)承办230多个项目,覆盖4亿城乡居民,其中针对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赔付总额超37.6亿元,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中国太保作为首创“防贫保”产品的保险公司,截至2020年3月末,其旗下中国太保产险已在全国24个省210个区县开办“防贫保”业务,累计提供保险保障2.94万亿元,惠及全国超过8000万人。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增点扩面、全面赋能、服务升级等具体举措,使‘防贫保’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有益实践。”

在多举措扶贫过程中,保险公司亦发现对贫困户而言,“输血式”扶贫工作可以帮助其实现脱贫,但难以持续,而是需要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最终达到持续帮扶。

据了解,中国人寿一方面设立了国内金融保险行业最大规模5亿元的扶贫产业基金;另一方面推进信贷资源投向脱贫事业,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合作社、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平安产险则聚焦于扶贫新模式——“平安扶贫保”,其特点在于通过政府支持、银行参与和保险兜底,实现农业企业前端贷款“免息、免担保”,中端经营风险全保障,后端销售收益有保证,从而建立金融参与扶贫“造血”机制,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目标。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为例,平安产险为支持当地特色燕麦产业发展,解决扶贫企业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为企业提供“免息免担保”的流动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9年底,平安产险已为阴山优麦提供免息免担保的扶贫资金近6000万元,支持其通过已有加工生产线、原粮及产品仓储库等生产力资源,通过订单回收、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发展生产。

截至2019年底,“平安扶贫保”模式已在全国内蒙古、云南、甘肃、四川等13个省份及自治区复制推广,提供扶贫贷款4.91亿元,带动贫困户4.6万人,并通过内部多个渠道购买扶贫农产品(7.880, -0.22,-2.72%)逾1.5亿元。

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升级

有产即有销。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再返贫,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7个部门和单位,印发《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释放消费扶贫政策红利。

而保险业则积极响应,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如启动“消费扶贫月”、举办公益直播等,以帮助因疫情,生产、销售、收入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贫困户。

据了解,中国平安(70.120, -2.26, -3.12%)计划在今年5~6月启动“平安消费扶贫月”活动,利用自身电商平台优势,针对广东省对口扶贫协作地区,三区三州地区以及中国平安“三村工程”项目落地区县的扶贫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销售,即以“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为核心模式。

除中国平安外,太平人寿亦瞄准“直播带货”模式。据介绍,太平人寿将通过其太平乐享健康平台进行直播,推介中国太平定点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

中国太保则是将供给和需求端紧密结合。此前,其曾与云南江城县的供销企业合作,将该地的两大特色农产柠檬与红茶结合起来,打造出“小红柠”网红茶饮,扭转了当地柠檬滞销局面,精准助力柠檬种植户创收致富、脱贫不返贫。

同时,中国太保自建的“彩虹”精准扶贫公益平台累计上线全国23省309款农副产品,广大员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累计实现帮扶金额逾2693万元,精准触达2.4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无论是扶贫,还是抗疫,保险业一直在发挥自身主业优势。从参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通过农业保险分散农户经营风险,增产增收,再到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助力长效扶贫,保险业在脱贫防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超过270种,基本覆盖常见农作物,备案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425个,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快速发展。2019年1~12月,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91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81万亿元,支付赔款560.20亿元,受益农户4918.25万户次。

同时,大病保险向贫困人口实施政策倾斜,降低起付线,放宽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在1000多个县(市)承办了面向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000多万人。